身邊的榜樣!你認識他們嗎?
來源:“珠海金灣”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1-03-24 17:06:11 瀏覽次數:-
喜訊!近日,由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開展的創建“文明家庭”、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的評選結果已新鮮出爐。其中,金灣有這些家庭獲此殊榮:吳群芳、鄒平2個家庭獲“最美社區工作者家庭”榮譽稱號;翁勁、梁詠妍2個家庭獲“最美愛崗敬業家庭”榮譽稱號;李梅英、梁志芳、吳艷芳3個家庭獲“最美公益家庭”榮譽稱號。接下來就跟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最美社區工作者家庭”
吳群芳家庭事跡:
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活躍著這樣一批特殊的家庭--夫妻雙方共同投身抗疫第一線,三灶社區的吳群芳和她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員。吳群芳,是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三灶社區新建一黨支部委員、三灶社區衛計辦主任、三灶社區婦聯兼職副主席。
疫情當前,黨員的初心使命和工作職責使她主動站出來扛起防疫重任。她帶領社區衛計指導員入戶排查重點地區來珠人員并建檔管理,向他們普及防疫知識。每天陪同社區醫生為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核酸采樣。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物資采購、生活垃圾處理和情緒安撫等工作,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同時也明白到防疫形勢雖然嚴峻,但依然可防可控,要配合政府的行動。
她是社區疫情防控的“把關人”,是“心理咨詢師”,又是“快遞員”。有居家隔離人員在隔離期滿后,向她發來感謝信,感謝她在隔離期間的關心與照顧。
吳群芳的丈夫蔡幸來是三灶派出所戶管員,疫情期間,他也奮戰在防疫一線,入戶排查疫情重點地區來珠人員。為了徹底摸清重點人員流入轄區出租屋的相關情況,每天挨家挨戶上門排查,全力以赴筑牢防疫安全墻。他深知排查過程中會遇到的風險,但更清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在人民群眾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盡力為轄區群眾排除潛在的風險。
夫妻二人在抗疫一線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但無瑕顧及家中兩個年幼的女兒。婆婆羅伍轉理解并全力支持,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讓夫妻二人沒有后顧之憂。人們常說家是幸福的港灣,是每一個人前進的動力與后盾,那是因為里面有愛與關懷、有包容與理解、有支持與信任。
鄒平家庭事跡:
鄒平,現任平沙鎮前西社區委員、社區婦聯主席,自2009年3月加入社區工作以來,鄒平同志一直愛崗敬業,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公益活動中,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并鼓勵丈夫和兒子也參與到社區公益事業當中。
一、熱心公益組建社區文體隊伍,營造良好家教家風。前西社區屬于離鎮中心較遠的農業社區,自2016年開始,她主動從零基礎自學了廣場舞和參加太極養生操培訓,利用自己晚上業余時間讓其丈夫,開車搭載她回社區,教授廣場舞和養生操,最后成功鼓勵帶動群眾組建了社區文體表演參賽隊伍。在社區開展的各項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中,也總會見到他們一家子的身影,他們積極發揮自己專業特長,為社區公益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許多力量,得到群眾的高度贊揚。
二、面臨臺風勇擔當,舍己為人顧大家。2018年9月15日下午,鄒平同志接到社區開展防御臺風“山竹”的通知,被安排到前西庇護站做好群眾安置、應急物資調配的工作。當時社區已經全面停電,小小的庇護所擠滿了人,為歷史容納最多人數,但此時風雨最大,不舒適感、害怕、焦慮等情緒交織在避險群眾心里,他們開始顯得有些躁動不安,鄒平同志一直貼心照顧群眾,安撫他們的情緒,整整2天2夜,她都一直在崗在位,全程沒有合過眼睛休息。
梁詠妍和謝楊光這個兩人之家,彼此秉持共同的理想信念,敬業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選擇奉獻在最需要人才的農村地區。
梁詠妍2016年加入小學教師隊伍,任職于珠海市高欄港區平沙實驗小學,任職一年后因交流所需,從2017年開始任職于平沙鎮連灣小學。交流期限滿后,她放棄回到位于城鎮中心區域的機會,選擇留在偏遠薄弱的學校任教。她常常與學生做思想工作,在下班時間無償輔導孩子;擔心孩子路上不安全,把孩子送回家;進行針對性家訪,給家長提供更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法;為了專研課例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方法至夜深。
謝楊光2015年就職于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人民政府城鄉建設。據上級組織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謝楊光于2019年5月份被選派到茂名市茂南區金塘鎮南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與扶貧隊長,進行謀劃了南塘村新扶貧產業項目、基礎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扶智與扶志等扶貧工作。 他結合南塘村實際情況,發揮主觀能動性謀劃南塘村新扶貧產業項目,建設南塘村夜香花種植示范基地;基礎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雙管齊下,提高南塘村村民幸福感,號召廣大村民投身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戶幫扶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對于意外變故造成家庭短暫性困難的及時予以幫扶。
翁勁家庭事跡:
翁勁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提起翁勁認識她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她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普通的背后,卻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故。翁勁在工作、生活上、尊老愛幼有著不平凡的事跡。
翁勁于1991年8月開始一直從事護理工作。她愛崗敬業,積極投身于護理事業。在護理技術水平、醫德醫風的建設及服務質量方面都得到了患者和同仁的肯定,2020年1月23日啟動了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她本人立即積極響應醫院的抗疫倡議,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當天奔赴醫院安排科室人員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將科室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面對被感染的風險,義不容辭地帶頭加入了“一線作戰”行列。
最感人心的是她丈夫,結婚20多年來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刮風還下雨,默默接又是默默的送,是翁勁堅強的后盾,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翁勁還努力做一個“好女兒,好兒媳,好母親,好妻子”,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
“最美公益家庭”
李梅英家庭事跡:
平沙鎮美平社區李梅英一家舍小家為大家,全家動員、全家“上線”,一家六口并肩奮戰,以實際行動守護家園守護居民朋友,詮釋著“最美家庭”的責任和擔當。
李梅英一家主動請纓參與防疫工作,早出晚歸,為居民筑起堅實防疫墻。69歲的李梅英是美平社區防疫工作志愿者隊伍里的一員。當李梅英一家聽說社區要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便主動請纓,積極參加社區的防疫工作中去。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所有裝備,防疫期間,她每天都堅持值守,69歲的紅十字志愿者李梅英沒有睡過一天的午覺。夫妻攜手協助社區上門排查。李梅英和82歲的丈夫吳金泉主動配合派出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做好上門排查和登記,參加社區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工作。
三千多個愛心口罩免費贈送給居民朋友。作為市紅十字會平沙志愿服務大隊志愿者的李梅英。兒子吳新強、兒媳楊瓊得知后,立刻把家里僅有的50個口罩拿了出來,在丈夫、兒子、兒媳的支持下,已經先后5次共自費逾1.3萬元購買了約3500個口罩和200雙安全手套。能幫到他人也是一家人最大的快樂。
梁志芳家庭事跡:
梁志芳,現年63歲,原在平沙鎮養路隊任職,退休后至今在立新社區任居民小組長及婦委,同時是珠海市紅十字會的資深志愿者;配偶楊發林原是平沙建筑公司職工;長子楊家文為平沙鎮黨群服務中心職工;次子楊家鴻在廣東揭陽市工作,二人工作勤勤懇懇。梁志芳家庭更經常一起參與志愿服務,是一戶在日常生活中詮釋著大愛精神,向社會傳遞正能量的好家庭。
一、以身作則,善育重教。注重家庭教育的梁志芳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兩個孩子從小到大她與丈夫都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孩子。在他們的影響下,兩個兒子也懂得熱心幫助和感恩,經常參加鎮、社區及紅十字會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
二、熱心公益,甘于奉獻。梁志芳一直熱心于公益事業,多年來一直做義工,直到2014年加入珠海市紅十字會平沙大隊。自加入以來,芳姨表示家人都十分支持,經常早出晚歸參與志愿活動,但是從來沒有聽一句怨言,更多是互相理解和支持,兒子們還一度做志愿者與媽媽一起參與活動,為敬老院的長者提供公益表演、交通志愿者站崗服務、騎行活動綠色志愿服務、探訪關愛困境家庭等。由于芳姨的樂于奉獻,至今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000小時,獲得的各項榮譽更是多不勝數。
三、熱愛工作,真誠待人。梁志芳一直深愛著自己的家庭,更加熱愛社區事業。自2005年起擔任立新社區居民小組長及婦委,她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積極投入社區治理中,每次需要配合社區工作的時候,她總是任勞任怨,主動沖在前。在做走訪入戶登記時,她一直爬樓梯汗流浹背也不喊累,甚至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繼續開展工作,每項工作都能出色的完成,為的就是做好政府社區與群眾之間的橋梁。與鄰居和睦相處,充當調解員,不管誰家有困難他們都熱心幫助,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燃眉之急。
吳艷芳家庭事跡:
吳艷芳、吳啟漢家庭是珠海市金灣區紅旗鎮退休工人家庭,她的家庭四世同堂,在外人眼中很普通,大家都親切的稱兩公婆為漢叔和芳姨,但這個家庭不普通之處也是讓大家羨慕和值得學習的。
一、孝老敬親。家中有老如有一寶,她的家婆95歲高齡,行動不便,需時刻陪伴照顧,吳艷芳每日和老公都細心地為家婆準備營養均衡的 三餐,也常伴家婆到社區里散步,主動聯動社區居民與家婆互動。除此之外,吳艷芳也照顧家婆的日常梳洗,在梳洗后為其按摩筋骨。
二、教育子女。她響應國家號召實行計劃生育,育有一獨生子,吳艷芳兩公婆教育兒子從小獨立自強,工作忙的時候經常放十多歲的兒子在家獨自學習休息,兒子的綜合能力是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時體現出來的,當時吳艷芳夫婦激動的四目淚成行,兒子說:“我考上大學以后你們不用再擔心我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成為有用之才”,正如兒子所說,他現在已經從像修正好的小苗一樣長成了棟梁,成家立業并成這IT界精英,為社會創造著價值和財富,更成為漢叔和芳姨的驕傲。
三、投身公益。2019年4月,吳艷芳夫婦參加樂社區開展的愛心人士與孤寡老人結成“模擬家庭”活動,他們結對的是張爺爺夫婦。張爺爺行動不便,舉步維艱,老伴又有語言殘疾,兩人膝下無女,偶爾有外甥來探望,晚年生活凄涼孤獨。有了“模擬家庭”的結親,張爺爺老兩口多了一對“義子”和“義兒媳”,吳艷芳至今每月都定時前往張爺爺家送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購買禮品探望等,她的行為深深感動著張爺爺夫婦。
四、勤勞務實。2016年6月三板社區婦聯創辦“金蜜糖”創意合作社,她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志愿者,努力做好糖文化傳承和發掘的先行者,2017年在社區婦聯的指導下積極組建了“珠海市金蜜糖創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婦女再就業的工作中成為帶頭人,她帶動社員由開始的被動參與變為了主動協助開展活動,自主集合討論活動開展的各項細節,使社員積極性得以提高,增強服務意識并踴躍參與到走訪困難家庭活動中,為挖掘傳承制糖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家和萬事興,這些家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再次為他們點贊!